近幾日本田、日產談整併成為汽車產業熱門新聞,車用零組件廠目前大多不受影響,一方面係因台廠大多扮演Tier 2角色,另一方面,日系車廠近年受中國電動車影響市佔率節節敗退,多數零組件廠都已經做調整;產業人士認為,老二、老三整併首要並非衝量,而是要降本收斂,在此情況之下,相關供應鏈也要做出相對應調整,台廠可以思考透過彈性與成本優勢,藉機卡位提高滲透率。
本田全球汽車年銷量約落在400萬台、日產則約340萬台,而以全球汽車銷售9000多萬台估算,兩家市佔率都不到5%。
就外部環境來說,日系車廠近年面臨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崛起的挑戰,在中國市佔率節節敗退,而新能源車轉型也是未來一大挑戰,尤其日產近年營運狀況較為不佳,產業相關人士認為,雙方都不是在最好的狀況下談合併,可以確定的是會以降本為優先考量,而不是去衝量。
面對汽車產業大環境劇烈變化,而汽車又是需要規模才能獲利的模式,整併可以避免重複投資、關閉過剩產能,降低開發與生產成本,尤其在電動車與自駕等高成本投入上。
而市場傳鴻海(2317)有意收購日產股權,業界人士則認為,鴻海的強項是在製造與整合,若能有品牌的確是一大利多,不過從日本角度來看,日廠與日廠談整併,會比與外國企業談來的容易。
對於台廠而言,隨著車廠整併再起,供應鏈也必須跟著調整,有挑戰也有機會;IKKA-KY(2250)終端車廠大客戶為豐田,而本田、日產加起來約佔營收1成,目前訂單並未傳出變化,公司長期與愛信、日本電裝、NIFCO等Tier 1業者保持緊密合作關係,影響不大。
怡利電(2497)則長期耕耘泰國市場,雖然今年東南亞車市整體狀況不佳,不過在日系客戶調整供應鏈下,怡利電反而爭取到更多訂單,泰國廠今年營運穩健成長。
至興(4535)今年越南廠可望較去年成長,主要動能來自HONDA汽車座椅訂單,在越南提升汽車自製率趨勢帶動下,至興明年汽車座椅訂單可望較今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