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近期均公布新世代購機計劃,機隊的汰舊換新不僅是出於飛安的考量,更是航空產業邁向淨零減排的重要關鍵,新世代發動機能夠為航空公司減少15%至25%的燃油使用量,但只仰賴新機投入並不可能完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採行永續燃油(SAF)是航空走向淨零排放道路上的重要關鍵,從2023年採用永續燃油開始,台灣航空雙雄訂出的2025年2%燃油採用永續燃油就在明年,然而不僅是台灣,永續燃油在全球都大缺貨,永續燃油的供給現況也不容樂觀。
根據IATA近期公布的訊息來看,今(2024)年,全球SAF生產量達到100萬噸(13億公升),是2023年50萬噸(6億公升)的兩倍。SAF占全球航空燃油生產的0.3%,以及全球再生燃料生產的11%。但此一數據顯著低於先前估計的2024年150萬噸(19億公升)生產量,主要係美國關鍵SAF生產設施將生產計劃推遲至2025年上半年。目前IATA預期,至2025年全球SAF生產量預計將達到210萬噸(27億公升),占全球航空燃油生產的0.7%,以及全球再生燃料生產的13%。
IATA指出全球SAF產量不如預期,政策面上欠缺支持是一大原因,由於燃料生產商普遍要等待有明確獲利訊號浮現才願意投入相關資本支出,如果能夠透過政府減少對化石燃料補貼、將資源轉向SAF生產激勵政策,則SAF的生產狀況應該會有較好的表現。IATA也強調,航空業是全球能源轉型的一部分,如果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全球需要建設3,000至6,500多座新的再生燃料工廠,但這些工廠不僅可以生產SAF、還會生產供其他行業使用的再生柴油及其他燃料。
IATA也預測,未來30年建設這些設施所需的年均資本支出約為1,280億美元,這個數字還遠低於2004年至2022年間全球對於太陽能與風能市場每年2,800億美元的投資總額。
在大量投入生產資本支出之前,IATA也預期可以有部分短期措施以利加速SAF生產與使用。首先,增加共同生產機制,現有煉油廠透過原油製程共同加工,可以增加小部分再生燃料的生產。採用現有煉油廠設備共同生產此一解決方案,僅需少量投資、投入建設時間也短,如果能夠加速採用此一模式,可顯著提升再生燃料產量。如果積極採取共同生產,至2050年共同生產有望節省高達3,47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避免建設超過260座新的再生燃料廠。
另外,再增加SAF的生產方式,雖然目前有11種經認證的SAF生產方式,但HEFA法(加氫處理酯類與脂肪酸,使用廢食用油、動物脂肪等)在未來五年將占SAF生產的80%,但IATA認為應該要再增加對其他生產方式的認證,利用生物與農業廢棄物來擴大生產。
而IATA也建議,可以建立全球SAF核算框架,打造註冊系統讓航空公司能從其SAF購買中獲得環境效益,並能透明申報避免重複計算,而且可以確保所有航空公司能購買SAF,生產商也能將燃料賣給航空公司,打造順暢的供需體系。
目前在台灣,台塑(1301)旗下台塑新智能積極布局能源轉型商機,總經理劉慧啟先前已經說明台塑新智能完成提煉藻油切入生質燃料應用領域研發作業,預計年底或2025年1、2月將設置試產線,年產能估達2萬噸,並爭取與台塑化(6505)、中油合作,搶攻全球SAF一年高達500萬噸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