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和碩(4938)共同執行長鄧國彥今天出席「2025鏈結創新驅動未來高峰會」,並以「再全球化:台企策略調整與布局」為主題進行討論,鄧說,目前於AI(人工智慧)的幫助下,世界能有不同面貌,現在供應鏈需要的是更多技術人員,幫助加速推動產線自動化與智慧化。
鄧國彥認為,現在科技不斷進步,「我們很有幸生在這個時代」,雖然和碩屬於代工產業的一員,但是幕後負責了許多設計工作,例如供應給特斯拉(Tesla)的車用電子產品,有賴於和碩內部堅實的研發能量結合製造實力,才能大量供應給客戶使用。
鄧國彥表示,以和碩旗下的產線僱員來看,其工作模式愈來愈像台積電(2330)製造晶圓,「大部分都在看機器」,和碩也廣為聘用大專學歷以上的人才,在許多國家創造很多就業機會,集團現於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捷克,墨西哥、美國等地設有產線,也幫助提升當地就業水準。
鄧國彥指出,當代工產業前往不同國家設廠時,首先面臨到的就是「5M1E」問題,也就是取人力(Man)、機器設備(Machine)、原料(Material)、法規(Method)、量測(Measurement)與環境(Environment),當中尤以「人力」所牽涉到的層面最為複雜,包括文化、素質、密集程度都會影響用人成本,是新產能進度的關鍵因素。
鄧國彥以和碩印度廠為例,集團初期雖然派遣數百人前往當地,前半年仍舊失敗,讓公司領悟到「最大原因是用人的問題」,印度潛在的種姓制度之下,找到對的人管理工廠,比派很多人去協助管理更加重要;有些國家則是缺乏ESG、綠能減碳意識,和碩也花了不少時間幫忙建立能與世界接軌觀念,這些都是台廠布局海外時可以留意的眉角。
瀏覽次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