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櫃買中心今日宣布,「市轉櫃機制」正式上路,開放符合資格的證交所上市一般板、創新板公司申請上櫃,並參考「櫃轉市機制」,採簡易書面審查,也不需登錄興櫃。櫃買表示,目前已在接洽上市公司,預期創新板公司較有機會轉上櫃,也期望有一般板公司考量上櫃市場。
前(2023)年證交所挖走保瑞藥業(6472)、藥華藥(6446)等上櫃生技大廠,不過當時僅有「櫃轉市機制」、而無「市轉櫃機制」,櫃買中心當時稱,持續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有需求、有意願轉上櫃,時至今(2025)年,「市轉櫃機制」終於正式上路。
櫃買中心副總李淑暖指出,櫃買對自身服務有信心、目前上櫃市場也已有800多家公司,服務經驗與品質備受肯定,希望資本市場各板塊能自由流動,並讓公司能自由調整、選擇。櫃買中心也會持續努力推動上市公司轉往上櫃;櫃買透露,已經有公司提出意願。
針對有可能「市轉櫃」的公司,因申請上市其中一項條件是實收資本額需達6億元以上,對許多中小型公司來說是壓力,創新板共19家公司當中、目前也僅有7家達到,意即未來若想上市,大多數創新板公司都需要增資。
此外,多有人詬病創新板流動性不彰,儘管證交所從今年1月6日起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不過從今年至本月18日的日均量來看,最高的是鴻海旗下的鴻華先進-創(2258)、為1724張,錼創科技-KY創(6854)其次、為899張,巨鎧精密-創(2254)為383張,正瀚-創(6534)為133張,僅此4家日均量破百張,光芒黯淡。
因此,若公司考量上市資本額條件、創新板流動性,有希望「市轉櫃」的上市公司以創新板為先。而櫃買中心則指出,除服務持續升級,近年櫃買市場流動性與表現也都不錯,期望創新板、一般板上市公司都有機會考量轉向櫃買市場。
櫃買中心說明,「市轉櫃機制」原則參照現行「櫃轉市機制」,包括豁免登錄興櫃6個月、審查程序原則上採書面審查,無須實地查核或召開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並於收文日起1個月內召開內部審查會議審議,經審議通過者提請董事會核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