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執行長吳志毅昨表示,地緣政治帶動各國想發展半導體在地製造,紛來台取經,但發展半導體絕對不是砸錢蓋晶圓廠就好,也不是一蹴可幾,需要生態系配合及時間累積,台灣已是世界半導體領跑者,他對台灣半導體業發展很有信心。
今年逢工研院電光所50年,電光所前身電子所催生台灣半導體業發展,衍生出台積電(2330)、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華邦電(2344)等,昨邀請電子所前所長包括史欽泰、徐爵民、吳志毅、現任所長張世杰與媒體會談。
吳志毅表示,許多國家紛來台取經半導體,他估計近兩年接待多達30個國家,有的國家連名字都沒聽過;不過,發展半導體不是砸錢就可以,很多人擔心摩爾定律已發展到極限,但他認為,「半導體還可以再做20、30年,不用擔心,半導體業還可繼續進步 」,從元件結構、材料改變與設計流程,預期會一直推動半導體發展。
他說,過去台灣半導體業是追隨者,是看國際大廠如何做,現在的挑戰是,「我們是領跑者,要去制定未來的發展藍圖」,別人會一直追著我們跑,要如何防止別人跑得比我們快,「那一定要跑得別人快」,領跑者要花資源去做研發、培養人才等等,他對台灣半導體業發展還是很有信心。
張世杰也對台灣半導體業發展覺得「非常樂觀」,他指出,台灣有台積電,已建構半導體高障礙度,且經過長時間累積出難能可貴的生態系,未來半導體還有很多東西可研發,值得年輕人投入。他尤其看好半導體業供應鏈中的先進封裝,台廠在設備領域有機會爭取商機。
徐爵民指出,半導體業要保持國際上的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是技術,技術要跑在前面,就是最大競爭優勢。史欽泰則說,川普2.0還要等他上任後出手才知道,須關注世界局勢,保持創新、培育人才才是應變之道。
瀏覽次數: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