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今天出席「台灣產業創新與轉型高峰論壇」,以「台灣產業升級轉型新方向」作為專題演講主軸,強調台灣需要發展軟體產業,現在半導體已經成為全球焦點,倘若將此領域的優勢稍微傾斜,就能帶動軟體產業鏈、形成生態系,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驅動力。
劉揚偉認為,台灣過去無法形成強而有力的軟體產業鏈,並非是因為市場太小、硬體能力太強,而是缺乏指標性的軟體公司。至於為什麼國內需要發展軟體產業?除了有助於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促進硬體製造轉型、注入智慧技術,也能帶動新創,創造就業機會,且軟體開發門檻相對較低,創意工作者得以透過軟體創業,進而為經濟前景注入活水。
劉揚偉觀察,全球半導體產值6279億美元,台灣半導體產值已佔全球27%,而全球軟體產業將來到2兆美元,台灣軟體產值卻佔不到1%。從美國數位產業來看,當地軟體服務佔數位產業比重達到91.5%;但是台灣的數位產業之中,軟體服務佔數位產業只有16.6%。
劉揚偉說,相關數據充分顯示,台灣在全球硬體供應鏈中佔有關鍵地位,但軟體產業發展相對薄弱,附加價值未被充分發揮,在AI、大數據、雲端等新興科技崛起的時代,由於數位產業需求強烈,軟體產業的發展更加不可或缺。現在國內從事軟體的困境在於相關業者多為中小企業,資訊服務業上市櫃公司市值僅佔全體0.4%,難以達到規模經濟,且資源配置與政策多偏向硬體領域。
劉揚偉建議,政府應引領軟體開發商結合民生需求,協助建立軟體平台以及生態系,推動「軟體為主,硬體為輔」的發展策略,導入AI、機器人、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等應用場域,提供軟體產業租稅優惠,降低企業營運成本,設立創新基金,支持軟體產業研發與創新,培育國內人才與引入國際專家共同參與。
劉揚偉表示,智慧城市是軟體產業相當良好的切入點,以鴻海目前的佈局為例,透過「軟體平台=海量使用者+軟體開發環境」的策略,攜手高雄市政府打造「CityGPT」數位平台,定調生成式AI作為核心,整合交通、觀光市民服務、城市治理、文化創產、健康醫療,連結民眾、企業與政府,預計2026年以大帶小、整成輸出,2027年後進一步結合旗下智慧製造與智慧電動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