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知情人士表示,日本汽車大廠本田(Honda)已表態,如果日產(Nissan)社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離任,將願意重啟合併談判,以創建全球第4大汽車製造商。
《金融時報》報導,現年58歲的內田原本是日產與本田交易的主要推動者,但隨著本田對日產的重組速度和財務困境感到沮喪,內田與本田社長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之間的關係惡化。
在本田提出將日產納為子公司的要求後,而不是原先所討論以「平等地位」成立合資公司的情況下,合併交易告吹。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本田準備在一個可以更好管理內部反對派的新主管領導下恢復談判。
內田已表明,希望留任到2026年,但在涉及580億美元(約新台幣126.26億元)的鉅額交易談判失敗後,內田面臨董事會成員和合作夥伴雷諾(Renault)要求他在未來幾個月內離職的壓力。1名知情人士透露,日產董事會已開始就內田的下台時間進行非正式討論。
本田仍對日產與三菱(Mitsubishi)的資本聯繫有興趣,因為三菱擁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並且在東南亞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當合併談判破裂時,三部向媒體表示,很遺憾事情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根據熟知三部想法的人士透露,重啟交易的1項條件是內田辭職。本田則聲明,如果有關業務整合的討論再次出現,本田不會完全排除恢復談判的可能性。
交易意外破滅,使得日產再次陷入銷售低迷和迫切償債的掙扎之中,急於尋找替代合作夥伴來確保生存,台灣的鴻海(2317)就是其中之一。鴻海過去幾個月來一直在關注這起交易,並在上週證實有意收購日產股份,以拿下電動車訂單。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包括KKR在內的全球私募股權集團,以及美國科技公司都已被要求考慮對日產進行投資。一些顧問則試圖召集財團,藉此分擔成本,購買需要深入重組的公司所涉及的風險。
如果銷售持續下降,日產將面臨迫在眉睫的現金流緊縮,目前的淨現金為1.2兆日圓(約新台幣2612.4億元),但在這一會計年度前9個月,日產已燒掉506億日圓(約新台幣110.15億元)。業界人士指出,日產需要確保擁有足夠的現金緩衝,不僅要為重組成本提供資金,還要避免因信評潛在的下調,而導致貸款利率上升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