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搶親 導致日產本田加速聯姻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前日本汽車大廠本田汽車(Honda Motor)和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丟出震撼彈,雙方預計在2025年6月正式合併,之後甚至可能會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給納入。
最一開始媒體報導雙方正安排合併談判,並考慮建立控股公司的可能性,將在近期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之後甚至可能會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給納入,結果後來又傳出鴻海(2317)有意入股日產,或許是鴻海的意圖,成為日產和本田加速合併行動的關鍵。
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是僅次於豐田汽車 (Toyota) 的日本第2和第3大汽車製造商,若本田汽車、日產汽車確定合併,預估將成為全球汽車銷售業績排名第3的車廠,僅次於豐田與福斯(Volkswagen)。
Axios報導分析,本田、日產各自生產的汽車系列,目前看來並沒有彼此互補的效果,許多項目甚至重複。以美國地區來看,本田Accord轎車跟日產Altima轎車是競爭對手;本田的CR-V休旅車與日產Rogue休旅車在跨界休旅車(crossover)項目裡也是競爭對手。
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是僅次於豐田汽車 (Toyota) 的日本第2和第3大汽車製造商。(歐新社資料照)
日產前董事長:日產恐遭大屠殺
日產前董座高恩(Carlos Ghosn)接受外媒採訪時也點出,本田和日產兩間公司幾乎沒有互補性,且認為,這項合併計劃顯示「日產處於恐慌狀態,急於尋求某人來拯救他們,因為他們無法自行找到解決方案。」
他還指出,如果雙方真的合併,並且實現協同效應,可能只能通過削減成本、重複計劃和技術來實現。而高恩強調:「我們都知道誰會為此付出代價,那就是較弱勢的一方『日產』。」
為何這麼說?近期,日產傳出陷入財務困境,有消息指出日產營業利潤大幅下滑,加上全球裁員9000人的計劃,以及削減20%產量的措施,甚至考慮出售部分持有的三菱股權以籌措資金,試圖紓解經營壓力,顯示這間日系汽車巨頭正面臨嚴峻挑戰。
高恩說:「毫無疑問,本田將掌握主導權。看到這種情況真的令人感到悲哀。畢竟,我曾經帶領日產長達19年,讓日產成為行業的佼佼者,而現在卻要看到他們成為大屠殺的受害者,因為日產與本田之間存在完全的重複性。」當日合併傳聞一出,日產汽車股價飆漲23%,本田反倒下跌超過4%。
有些聲音認為,日產、本田合併(可能再加上三菱)後的狀態,可能會比現在更有利,據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本田、日產和三菱3家公司在全球總銷售量約為400萬輛,較豐田1家銷售就達520萬輛相比為低,若3家車廠成功合併,預估銷售量可突破8百萬輛,不僅將躍升為全球汽車業的第3大製造商,更能與對手豐田抗衡。
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可能也加入這場合併案。(路透資料照)
本田執行長:2030年前 感受不到合併好處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3家(本田、日產、三菱)日本汽車製造商現在最大狀況,其實是沒有能力與資金研發新車,無論兩家整合還是3家整合,都對現況沒有太大幫助。
近幾年中國車廠在電動車(EV)領域迅速崛起,讓其他廠商面臨壓力,不過3間公司的合併,或許有助於應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迅速崛起,及來自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壓力。但本田執行長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記者會上也坦言,2030年之前可能還感受不到合併的重大好處
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經理Neal Ganguli指出,3家企業合併雖然可以帶來規模優勢,但投資人必須要小心注意,「我們甚至無法用「三強」合併來形容這次計畫」。
分析師認為,如此大規模的企業合併,需要相當長的整合時間。(彭博資料照)
日產能因合併 擺脫財務危機?
《彭博》分析,無論是本田或日產都在這波電動車革命,快速流失他們在中國與歐洲市場的銷售量,本田與日產都在中國減產並裁員回應衝擊,三菱更慘,幾乎已經完全退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分析師認為如此大規模的企業合併,需要相當長的整合時間,對日產而言,此次行動能擺脫他們的財務危機,但對本田來說,短期內將會限縮他們的獲利。